6月2日发布的商业卫星照片显示,5月21日在清津造船厂侧翻并半沉的崔贤级驱逐舰二号舰已被成功扶正。船体恢复垂直状态,但舰艏仍静止在船台上,前甲板被蓝色篷布覆盖森利网,显露出被切割的断面。这标志着朝鲜领导人所称的“不可容忍的重大事故”暂时得到缓解,但朝鲜人民军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。
崔贤级驱逐舰项目是朝鲜海军近年来提升水面战力的重要计划。该级舰排水量约5000吨,配备先进的相控阵雷达、70多个单元的通用垂直发射系统(VLS)以及多层次近防火力,旨在取代老旧的金策级护卫舰并扩大朝鲜的远洋作战能力。首舰“崔贤”号于4月25日在南浦顺利下水并入列,而二号舰因建造产能限制被转至以生产民用船舶为主的清津造船厂。尽管缺乏大型军舰建造经验,朝鲜仍要求在劳动党八届十二中全会前完成下水森利网,导致工期大幅压缩。
5月21日,在高层监督下,二号舰采用非常规的“侧向滑坡”方式下水。由于船台轨距调平误差和舰体重心失衡,船尾突然滑入海中,舰体剧烈回转,右舷与船台摩擦留下数十米刮痕。救生通道破裂,海水迅速涌入,舰体倾斜超过70度森利网,造成“半沉半搁”状态。事故发生后,朝中社发布简讯确认这一“重大事故”,领导人当场斥责责任人,命令司法部和军事工业省立即展开调查。造船厂厂长、总工程师及船台指挥官被拘留。调查显示,虽然舰底未穿孔,但右舷受损严重,多舱室进水,官方宣布“十几天内即可修复”。
自5月29日起,朝方开始全面救援。从美媒发布的高清卫星照片看,二号舰的舰艏到主炮基座一线已被切除,127mm主炮、前段VLS及桅杆卸下,设备进一步拆除。此举减轻了舰体前后重量不平衡问题,但也导致舰艇武器系统巨大损失,需重新建设声呐阵列、主炮基座和多个舱室。
接下来,朝方对舰内设施进行拆卸和清理,减轻整体重量,降低后续救援难度,并为水下作业创造条件。救援工作进展缓慢但稳妥,预计初步救援将在本周完成。随后将进行严格的水密舱室处理与加压试验,确保受损区域完全密封,防止渗水或结构破坏。这一环节至关重要,一旦失败,之前的努力将前功尽弃。
尽管成功扶正,朝鲜仍面临沉重代价。西方智库猜测“彻底毁损”,但朝鲜成功救回舰艇。然而,船底龙骨和横骨可能已塑性变形,需在干船坞详细测量和矫正。清津造船厂难以容纳5000吨重的战舰,后续修复将转移至罗津基地。重建舰艏部分并完成修复工作预计要到2026年中期才能恢复战斗力,建造成本可能会翻倍。
俄罗斯媒体指出,这次事件代价沉重,但成功的扶正工作为朝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。更重要的是森利网,朝鲜必须从中汲取教训,加强技术人员培训,完善操作规程,严格把控关键环节,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。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