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里斯多弗・麦克杜格尔对跑步的痴迷典丰投资,是那种刻在骨子里的热爱 ——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,他就会穿上跑鞋绕着街区跑,哪怕冬天寒风刺骨,也从没断过。可这份热爱,却被反复的脚伤磨得快没了心气。
最严重的时候,他跑不到三公里,脚踝就像被针扎似的疼,停下来揉半天才能缓过来。去看运动康复医生,大夫拿着他的 X 光片皱着眉说:“你这脚踝韧带有点松弛,以后少跑点吧,实在想跑就穿那种支撑性强的跑鞋。” 他听话买了当时最火的 “超强支撑跑鞋”,鞋底又厚又硬,踩在地上像踩块砖头,可跑起来该疼还是疼。后来又试了理疗、贴肌效贴,甚至跟着视频练脚踝力量,折腾了大半年,一点好转都没有。有天晚上,他看着鞋柜里十几双没穿坏的跑鞋,心里头憋着股劲:难道我这辈子真的不能好好跑步了?
转机是在一家不起眼的跑步书店里来的。那天他本来是想找本康复指南,却碰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跑者在跟店员聊天。老跑者说自己年轻时去墨西哥旅行,偶然闯进了铜峡谷,在那儿见到了一群 “会飞的人”—— 塔拉乌马拉人。“那些人光脚在山路上跑,一天跑几十公里跟玩似的,我跟着走都嫌累,他们还能边跑边唱歌。”
麦克杜格尔当时就愣住了,赶紧凑过去问细节。老跑者说,铜峡谷比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还深,里面全是盘山小路,塔拉乌马拉人就住在峡谷深处的村落里,很少跟外界接触。“他们不光能跑,身体还特别好,几乎没人得关节炎、高血压这些毛病,活得比咱们精神多了。”
那天晚上,麦克杜格尔翻来覆去睡不着。他打开电脑搜 “塔拉乌马拉人”,能找到的资料少得可怜,大多是几十年前的探险日记。可越是神秘,他越想去看看 —— 不光是为了满足好奇心,更想知道:这些人到底是怎么跑步的?为什么他们光脚跑都不受伤?
筹备了两个多月,他背着装满压缩饼干、睡袋和相机的背包,从美国德州出发,先坐了十多个小时的大巴到墨西哥的杜兰戈市。下了大巴,他找了个当地向导,向导开着一辆破旧的皮卡车,往峡谷深处走。路是土铺的,坑坑洼洼,车开起来颠得他五脏六腑都快移位了。向导一边开车一边跟他说:“塔拉乌马拉人不喜欢外人来,咱们得慢慢跟他们接触,不能急。”
皮卡车开了四个小时就没法往前了,剩下的路只能靠走。山路又陡又窄,旁边就是悬崖,麦克杜格尔走得小心翼翼,没走多久就满头大汗。向导看他累了,就停下来递给他一瓶水:“塔拉乌马拉人每天都走这种路,他们从小就练,脚底板比咱们的鞋底还硬。”
就这样走了三天,第四天清晨,麦克杜格尔被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吵醒。他揉着眼睛走出临时搭的帐篷,一眼就看到了终生难忘的画面:几个穿着土黄色粗布长袍的人,正沿着山路往这边跑。他们没穿鞋子,脚掌踩在碎石上却稳得很,手臂轻轻摆动,呼吸均匀得像在散步。跑在最前面的是个十几岁的少年,看到麦克杜格尔,还笑着挥了挥手,然后继续往前跑,很快就没了踪影。
向导笑着说:“这就是塔拉乌马拉人,他们早上跑一圈,是去给邻村的亲戚送消息。” 那天上午,麦克杜格尔跟着向导去了附近的村落。村落里的房子是用泥土和茅草盖的,院子里晒着玉米,几个妇女坐在门口织布典丰投资,看到他们来,也不躲闪,只是笑着点头。
在村落里待了几天,麦克杜格尔慢慢摸清了塔拉乌马拉人的生活。他们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起床,要么去田里干活,要么就去跑步 —— 不是为了锻炼,而是为了办事:男人跑着去打猎,女人跑着去赶集,孩子们跑着去山上摘野果。有次他跟着一个叫 “胡安” 的塔拉乌马拉人去摘野苹果,胡安跑起来又轻又快,他拼尽全力才跟上。胡安看他气喘吁吁,就停下来等他,指着自己的脚说:“脚要跟着地走,不是硬踩。”
后来,麦克杜格尔在村落里遇到了卡巴洛 —— 一个头发花白的美国人,说着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,穿着跟塔拉乌马拉人一样的粗布长袍。卡巴洛告诉麦克杜格尔,他二十年前也是个跑者,因为脚伤放弃了跑步,偶然来到铜峡谷后,被塔拉乌马拉人的跑法吸引,索性留了下来。
“塔拉乌马拉人跑步,不是用后脚跟着地,是用中足先碰地面,这样能把冲击力散到腿上,不会伤到脚踝。” 卡巴洛边说边给麦克杜格尔示范:他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轻轻踮起脚尖,然后慢慢往前挪,“你看,步频要快,每一步迈得小一点,像踮着脚跳着走。”
麦克杜格尔试着学,一开始光脚踩在地上,碎石子硌得他脚疼,没跑几步就想放弃。卡巴洛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别急,先从走开始,感受脚和地面的接触。” 他跟着卡巴洛走了整整一周,每天走五公里,慢慢觉得脚底不那么疼了。第二周开始尝试跑,从一公里到两公里,再到五公里,脚踝居然没再疼过。
在铜峡谷待了一个月,麦克杜格尔不仅学会了塔拉乌马拉人的跑法,还跟着他们一起参加了一次 “部落长跑”—— 从这个村落跑到另一个村落,全程四十公里。那天早上,几十个塔拉乌马拉人一起出发,有人边跑边唱当地的歌谣,有人跑累了就停下来喝口水,然后继续跑。麦克杜格尔跟在后面,虽然跑得慢,却全程没停,跑到终点时,村里的人还给他递了一杯玉米酒,笑着说:“你现在也是‘会跑的人’了。”
后来,麦克杜格尔把这段经历写进了《天生就会跑》里。他在书里说,这次峡谷之旅,不仅治好了他的脚伤,更让他明白:跑步本来就是人类的本能,是现代社会把它变得复杂了。
他在书里提出一个观点:人类进化的过程,其实就是 “跑出来” 的。几百万年前,人类祖先没有锋利的牙齿,也没有强壮的爪子,只能靠跑步追猎物 —— 把猎物追得筋疲力尽,再动手捕猎。那时候的人类,不用穿跑鞋,不用练核心,却能跑上几十公里。可现在呢?我们有了最先进的跑鞋,有了专业的运动装备,却越跑越容易受伤:有人跑两公里就膝盖疼,有人因为足底筋膜炎再也跑不了,还有人因为过度训练住进了医院。
“不是我们不会跑步了,是我们忘了怎么跑。” 麦克杜格尔在书里写道。他觉得,现代跑鞋的 “过度支撑” 其实是在害我们 —— 厚厚的鞋底让我们的脚失去了感知地面的能力,支撑结构让脚部肌肉越来越懒,时间长了,稍微跑快点就容易受伤。而塔拉乌马拉人光脚跑步,恰恰锻炼了脚部肌肉,让脚变得更坚韧,就像给自己的脚 “练出了天然的保护壳”。
针对现代跑者,麦克杜格尔在书里给了很多实用的建议,这些建议不是凭空想的,都是他自己试过的。比如关于跑鞋,他建议大家别再买那种又厚又硬的 “支撑跑鞋”,可以试试薄底跑鞋,甚至在安全的地方光脚跑步 —— 比如沙滩、草地,慢慢唤醒脚部肌肉。他自己回到美国后,就一直穿薄底跑鞋,跑了两年,脚伤再也没犯过。
还有训练方式,他特别反对 “盲目加量”。他说自己以前为了提高成绩,每天都跑十公里,结果越跑越累,脚伤也越来越严重。现在他每周只跑三次,每次五公里,剩下的时间要么去游泳,要么去骑自行车,要么就去徒步。“交叉训练能让身体得到休息,还能锻炼不同的肌肉,比天天跑步效果好多了。
跑长距离的时候,他还教大家一个 “小技巧”:上坡的时候可以走路。很多跑者觉得 “跑步时走路很丢人”,其实不然。上坡的时候跑步,膝盖要承受很大的压力,而且特别消耗体力,不如放慢脚步走路,保存体力,等下坡的时候再轻松跑起来。他第一次参加 80 公里山路跑时,就是靠这个方法,不仅顺利完赛,还比很多一直硬撑跑步的人用时更短。
饮食方面,麦克杜格尔也跟着塔拉乌马拉人学了不少。塔拉乌马拉人的主食是玉米饼,配着自制的豆子酱和辣椒酱,偶尔会吃点鱼肉和野果,从来不吃薯片、可乐这些加工食品。他回到美国后,也开始吃天然的食物:早上喝燕麦粥加坚果,中午吃杂粮饭配蔬菜和鸡胸肉,晚上吃沙拉加一小块全麦面包。“身体就像一台机器,你给它加好油,它才能跑得更久。”
不过,在所有建议里,麦克杜格尔最看重的,还是 “别丢了对跑步的热爱”。他说,现在很多人跑步,一开始是为了减肥、为了健康,可跑着跑着,就变成了 “跟别人比”—— 比谁跑得更快,比谁跑的距离更长,比谁的奖牌更多。跑不到目标就焦虑,跑不过别人就沮丧,最后把跑步变成了一种负担。
“塔拉乌马拉人跑步,从来不为了赢谁,就是为了开心。” 麦克杜格尔在书里写道。他还记得在铜峡谷的时候,有次看到几个塔拉乌马拉小孩在跑步,跑着跑着就停下来玩石头,玩够了再继续跑,脸上全是笑容。“跑步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,是我们把它变得太复杂了。”
现在的麦克杜格尔,还是每天早上跑步,不过他不再看手表,也不再算跑了多少公里。他会沿着河边跑,看看日出,听听鸟叫,跑累了就停下来歇会儿。他说,自从学会了塔拉乌马拉人的跑法,他才真正明白:跑步不是为了追求什么成绩,而是为了享受跑步本身 —— 享受风吹过耳边的感觉,享受脚踩在地上的踏实,享受跑完步后那种浑身轻松的快乐。
《天生就会跑》这本书,与其说是一本 “跑步指南”,不如说是麦克杜格尔的 “心路历程”。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:跑步不是一项复杂的运动,不需要昂贵的装备,也不需要高超的技巧。只要我们放下焦虑,找回对跑步的热爱,就能像塔拉乌马拉人一样,跑得轻松、跑得快乐,跑出属于自己的健康与平静。毕竟,我们每个人,都是天生就会跑的。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